Search

在便利店排隊,呆望着書報架上的娛樂雜誌,完全認不出誰是誰,突然覺得自己真的太忙,已很久沒看電視。
  • Share this:

在便利店排隊,呆望着書報架上的娛樂雜誌,完全認不出誰是誰,突然覺得自己真的太忙,已很久沒看電視。

記得八十年代的男偶像歌手,必有三個特徵:一要靚仔、二要夠憂鬱、三要識震音。站在朦朧月色之下,愁眉深鎖地望着遠方唱首情歌,「震極唔完」之際,女同學便會尖叫。

到九十年代,男偶像變得很有殺氣。拍照時黑口黑面、喜歡誰家女生就一手扯去牆角、唱唱下歌都要跟支結他過不去,砰砰砰將之敲碎,這又迷倒一眾少女。

千禧年,觀眾的品味起了好大變化,由追求靚仔和型爆轉而渴求才華,結果,秃頭的、面有暗瘡印的、眼細細的偶像都紛紛跑出。

但在千禧年之後,大家的喜好開始變得生活化,可能是在人生上經歷過靚仔無本心、憂鬱太負能量、殺氣重可變成家暴、有才華沒良心的種種。這個年代,鄰家男孩大勝,觀眾只求你呆得可愛、孝順顧家、貼地親民。

想看一個地方的人的需要,其實可以看娛樂圈,假如英雄片大賣,或許就代表市民渴望被拯救。如今,香港興起呆得來貼地的鄰家男孩,又是否在暗示:人希望在沉重的生活中得到一點真和簡單?

不知道下一個十年,我們又會喜歡怎樣的偶像?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